坦白法律后果是什么(坦白的法律效果有哪些)

本文目录一览:

什么是坦白量刑情节

1、法律主观:坦白的量刑情节,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司法机关怀疑、发觉其犯罪事实后,在司法机关的审讯下如实交代其罪行。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就是坦白。对于坦白的,可以从轻处罚;避免特别严重的后果发生的,还可以减轻处罚。

2、“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坦白。坦白不仅可能从轻,在特别情况下还可以得到减轻处罚。 “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首先是在侦查阶段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行为。

3、坦白是法定量刑情节。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第八条,明确指出坦白从原司法实践中的酌定量刑情节上升为法定情节,明确规定了坦白的内容和从宽处罚的力度。

4、坦白属于酌定量刑,坦白虽然不是法定的从轻情节,但作为一种酌定的从轻情节。 我国刑法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即自首是法定从轻情节。但没有明确规定坦白是否可以从轻处罚。

5、坦白一般是指犯罪人在被动到案后,在已经不能成立自首的前提下,仍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而不管司法机关掌握程度如何。两者在法律上的区别意义: 自首是法定的量刑情节,而坦白仅是酌情量刑情节。

6、自首、坦白、当庭自愿认罪是刑事案件中比较常见的有一定关联性的三个量刑情节。其中自首是法定的从轻、减轻或免予处罚的情节;坦白是法定的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情节;当庭自愿认罪是酌定的从轻处罚情节。

坦白的规定主要有哪些

1、坦白的法律规定 《刑法》第67条第三款规定:“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

2、坦白的法律规定,具体如下:对于坦白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处罚;犯罪较轻的,可以减轻处罚;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犯罪后坦白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处罚。

3、坦白的法律规定是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

4、法律分析:最高人民法院认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都是坦白的主体。其次,对于坦白时间的认定,只要发生在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措施之后,进入审判阶段之前,所发生的嫌疑人对于犯罪事实的交代都能被认定为坦白。

坦白的法律规定

1、法律主观:根据我国 刑法 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 自首 。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坦白。

2、法律主观:《 刑法 》所规定的坦白,第67条: 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 自首 。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3、法律主观:坦白一般可以从轻处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第三条第五款规定,对于坦白情节,综合考虑如实供述罪行的阶段、程度、罪行轻重以及悔罪程度等情况,确定从宽的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