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欺诈合同的法律后果
- 2、欺诈签订合同的法律后果
- 3、劳动者欺骗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后果
- 4、合同诈骗罪的量刑标准
- 5、标题民事合同的欺诈和劳动合同的欺诈的法律后果区别原因
- 6、合同诈骗最高可以判多少年
欺诈合同的法律后果
欺诈的法律后果如下:侵权的民事责任;违法行政责任;犯罪的刑事责任。如果合同中的欺诈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可罚性三种性质,行为人不仅要承担民事责任,还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造成严重后果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1)个人合同诈骗,数额十万元,并具有上述情形之一的,为有期徒刑十年;每增加一万元,刑期增加一个月;每增加情形之一,刑期增加六个月。
法律主观:(一)三年以下 有期徒刑 、 拘役 、单处 罚金 法定基准刑参照点 个人 合同诈骗 ,数额不满5000元的,单处罚金刑5000元以上不满1万元的,为拘役刑1万元的,为有期徒刑六个月每增加12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其后果是损害了另一方的合法权益,并导致经济损失。劳动合同的欺诈则是指一方在签订劳动合同时,故意隐瞒重要事实或提供虚假信息,欺骗另一方,导致劳动合同无效或撤销。
法律分析:合同欺诈的后果为行使欺诈行为的当事人一方应当承担法律责任,并且对于因欺诈签订的合同,受欺诈方可以申请撤销,并要求欺诈方承担受欺诈方遭受损失的赔偿责任。
欺诈签订合同的法律后果
欺诈的法律后果如下:侵权的民事责任;违法行政责任;犯罪的刑事责任。如果合同中的欺诈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可罚性三种性质,行为人不仅要承担民事责任,还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同欺诈行为主要负三方面的法律责任:侵权民事责任;违法行政责任;犯罪刑事责任。
法律主观:欺诈无效合同的法律后果: 当事人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折价补偿。
劳动者欺骗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后果
1、欺诈、胁迫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劳动关系的一方违背了他们的真实意愿。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无效。劳动合同订立应遵循公平原则,核心含义就是要求劳动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相一致。
2、员工利用新劳动合同法欺骗公司,使用人单位在违背真实意愿的情况下签订劳动合同,构成欺诈手段,属于无效的劳动合同,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3、劳动者被骗所签下的劳动合同无效。劳动合同也是合同的一种,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4、未签合同能引起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成立。 《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这对企业是不利的。
合同诈骗罪的量刑标准
1、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构成合同诈骗罪的,达到数额较大起点的,在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达到数额巨大起点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在三年至四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3、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和量刑标准具体如下:合同诈骗罪立案标准:骗取他人财物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予以立案。
4、个人合同诈骗,犯罪数额4万元以上不满20万元的、拘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法定基准刑参照点为有期徒刑三年。数额每增加2000元。
5、合同诈骗罪量刑标准【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单处罚金法定基准刑参照点】个人合同诈骗,数额不满5000元的,单处罚金刑;5000元以上不满1万元的,为拘役刑;1万元的,为有期徒刑六个月;每增加12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标题民事合同的欺诈和劳动合同的欺诈的法律后果区别原因
两者存在的社会领域不同:劳动合同存在于劳动力使用权的转让领域,涉及劳动过程的发生与实现。民事合同调整的则是平等主体之间设立、变更和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主体不同。劳动关系的主体是确定的,即一方是用人单位,另一方必然是劳动者。
民事欺诈的法律后果: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
返还财产。对以虚假身份等形式进行买卖合同欺诈所得的财产,欺诈人负有返还给被欺诈人的义务。例如:欺诈所得的是实物,欺诈人已将实物出卖的,而且该实物已经不可能再追回,欺诈人则需要返还相当于原物的价款。
那么,劳动合同欺诈法律后果有哪些?下面,听听小编的看法。什么是合同欺诈? 合同欺诈是以订立合同为手段,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合同诈骗最高可以判多少年
法律分析:合同诈骗罪最高刑罚是判处无期徒刑。
第一是骗取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第二是骗取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三骗取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二)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 刑法 定基准刑参照点 个人合同诈骗数额满3万元,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有期徒刑三年。数额每增加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定基准刑参照点:个人合同诈骗数额满3万元,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有期徒刑三年。数额每增加20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