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电信网络诈骗的法律依据正确的有哪些
1、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2、法律主观:电信诈骗是指犯罪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
3、接到不明电话要询问亲友或及时报警。===要警惕自称是公安局打来的电话。
网络诈骗处罚规定
法律主观:《 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四十九条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 故意损毁公私财物 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网络诈骗涉及的法律问题
1、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第一条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3000元至1万元以上、3万元至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2、法律主观:《 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四十九条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 故意损毁公私财物 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
3、网络诈骗罪即以网络为媒介而欺骗别人的行为,目的则是为了骗取他人的钱财。犯罪者利用网络漏洞,打着目的合法、且是为了被欺骗者的角度出发,消除人们的心理防线,达成自己的非法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