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什么是职务犯罪?——职务犯罪的定义及相关法律规定
职务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工作人员利用已有职权,贪污、贿赂、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破坏国家对公务活动的规章规范,依照刑法应当予以刑事处罚的犯罪。
法律分析:职务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工作人员利用已有职权,贪污、贿赂、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破坏国家对公务活动的规章规范,依照刑法应当予以刑事处罚的犯罪。
职务犯罪的主观要件:是指行为人对其行为的危害后果,所持的一种心理与心理状态;职务犯罪的客体要件:侵害的是国家对职务活动的管理职能;职务犯罪的客观要件。
职务违法最轻会判几年
1、法律主观:职务犯罪最轻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2、职务犯罪最轻会判拘役。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把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3、职务犯罪最轻会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例如滥用职权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4、法律主观:行为人有严重职务违法行为,如果构成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5、管制的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时不得超过193年。【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八条管制的期限,为三个月以上二年以下。
6、根据法律规定,行政机关公务员受处分的期间为:警告,6个月;记过,12个月;记大过,18个月;降级、撤职,24个月。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的区别如下:触犯法律责任不同。
职务类犯罪归哪管
职务犯罪的侦查机关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的侦查机关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应当按照管辖范围,立案侦查。
法律分析:普通刑事案件的一般管辖原则是以犯罪地和被告人居住地为主,而职务犯罪案件一般管辖原则是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工作单位所在地或者主要犯罪地为主,只有在确有必要时才可以指定异地管辖。
监察机关。对公务员涉嫌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的,应当依法移送监察机关处理。相关法律规定公职人员涉嫌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职务违法或者职务犯罪的问题线索,应当移送监察机关,由监察机关依法调查处置。
法律主观:职务侵占罪 的管辖权出错,当事人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应当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刑事案件的侦查由公安机关进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对于 职务侵占案 件,公安机关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立案。
法律主观:职务犯罪包括 贪污贿赂犯罪 、渎职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三个方面。贪污贿赂犯罪包括:贪污罪、 挪用公款罪 、受贿罪、行贿罪、 介绍贿赂罪 、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 隐瞒境外存款罪 等。
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监察机关办理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案件,应当与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执法部门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监察机关在工作中需要协助的,有关机关和单位应当根据监察机关的要求依法予以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