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民事案件适用法律错误的情形
1、法律主观:适用法律错误的情形是:没有正确适用法律条文;对罪与非罪的认定产生错误;对案件的性质、此罪与彼罪的认定产生错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应当从重加重处罚的没有实行。
2、(三)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发现同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有“适用法律确有错误"情形的,应当提请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抗诉,针对此类案件,接收抗诉的法院会做出再审裁定,视情况可交由下一级法院再审。
3、违法程序情形: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未经质证的;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没有回避的;违反法律规定,剥夺当事人辩论权利的。
4、撤销原判决、裁定,依法改判。二审法院在审理后,发现适用法律错误的,应当撤销原判决、裁定,依法改判。
适用法律错误的五种情形
(五)违反法律适用规则的;(六)明显违背立法原意的。
超出了法定刑界限,显失公正的的;(五)严重违反诉讼程序,或发现严重刑讯逼供情形,可能引起错误裁判的,等等。法律适用错误的情形很多,主要内容如下:适用的法律门类错误,如应适用行政处罚法却适用了行政许可法。
因而没有根据法律进行判处和定罪量刑 (四)原判定性、定罪虽然正确,但量刑畸轻、畸重,超出了法定刑界限,显失公正的的 (五)严重违反诉讼程序,或发现严重刑讯逼供情形,可能引起错误裁判的,等等。
(五)严重违反诉讼程序,或发现严重刑讯逼供情形,可能引起错误裁判的,等等。
适用法律、法规条文错误,包括适用定性条款错误和适用处理性条款错误两种。
二审法院法律适用不当的规定
1、法律分析:民事案件中,一审案件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二审则以判决、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一审案件认定基本事实不清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
2、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认为原判决认定事实清楚,但适用法律错误的,应以判决、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因此法院应依法改判。
3、法律主观:民事诉讼二审改判的条件是: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以判决、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