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国有企业职工被判刑后是否开除公职的法律依据?
法律主观:国企职工被判拘役除刑要开除,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企业可以开除员工。拘役属于刑罚,企业是可以开除员工的。如果是有编制的员工,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予以开除,被判缓刑的,一般不开除。
因过失犯罪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一般应当予以开除;案件情况特殊,予以撤职更为适当的,可以不予开除,但是应当报请上一级机关批准。
法律分析:是的,被判刑后,是一定会被开除公职的,此后将永远不得录用为公务员。被开除或判刑前未缴费的工作年限,不能视同缴费年限。公职人员主要包括国家公务员、事业编制人员、机关工勤人员、聘用人员、国有企业工作人员等。
就是说,国有企业领导被判缓刑,那么他不能再担任领导职务,但可以不予开除,可以从事其他岗位的工作。如果是公务员,开除公职。地方上的规定不一致,执行起来也不一致。
如果是事业编制人员,判处徒刑才会开除公职,缓刑不会,公务员只要是刑罚就要开除公职。企业有权解除被判处缓刑员工的劳动合同。
员工必须知道的劳动法律常识有哪些
1、劳动法律常识社保说的是社会保险,是五险,不包括一金。五险是生育、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一金通常是说住房公积金。五险是强制性缴纳的,一金是福利性质不强制。
2、试用期辞退:试用期内不可以随意辞退员工,必须要证明员工不符合录用条件。入职一个月内未签书面劳动合同,确实有两倍工资,但是要注意仲裁时效!用人单位不缴纳社保是违法行为。有些企业试用期不缴纳也是违法行为。
3、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禁忌劳动范围 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
4、(星号数代表重要性程度) 《劳动合同法》★★★员工入职、离职、调动,无不涉及到本法。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本法,最好听一些法律专家如律师的课。
5、离职、入职时需要了解的几大法律常识如下: 劳动法规:劳动法规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法规,包括《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工伤保险条例》等,对于劳动关系的建立、变更及解除等方面都有规定。
对员工的法制教育内容有什么
法制教育培训内容如下:质量意识教育:提高质量意识是质量管理的前提,而领导的质量意识更直接关系到企业质量管理的成败。因此,质量意识教育被视为质量培训的首要内容。
企业员工法律培训内容有:法律法规、管理制度学习;消防工作的性质;消防基本知识。法律法规、管理制度学习。培训目的及要求:学习《消防法》、熟知消防工作的方针、原则、任务、明确单位消防工作规定。
教师法制教育内容如下:重视整个教职工队伍的法制教育工作。及时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安全法制教育的文件精神,把安全法制教育工作摆上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使广大教职员工在安全、法制等方面都能为人师表。
法制教育的主要内容:教育学生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民主,怎样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要明白,行使民主权利,不能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人民的民主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