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行政申诉和行政再审区别
- 2、二审判决后可以复议
- 3、案件复议和重审有什么区别
- 4、复议和再审的区别
行政申诉和行政再审区别
法律分析:区别在于:申请再审的主体(严格限制)是原审的当事人以及其法定代理人。申诉是不受自愿原则等这些限制的。申诉没有时间的限制,但是申请再审有时间的限制。
申请再审的期限是法律文书生效后的2年内,超过2年,则丧失了申请再审权。而申诉则没有时间限制。申请再审需符合法定情形,这一法定情形因法律文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再审和申诉的区别有哪些再审和申诉的有五个区别,分别是:(1)主体不同。申请再审的主体是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除此之外的任何人都无权提起再审申请;(2)对象不同。
申诉和再审区别:提交诉状不同 刑事申诉 根据《刑事诉讼法》解释第三百七十二条的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诉,应当提交申诉状,写明当事人的基本情况、联系方式及申诉的事实与理由。
申诉和再审的区别如下:申请的主体不同。申请再审的主体是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而再审申请的主体为原审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期限不同。申请再审的期限是法律文书生效后的2年内,而申诉没有时间限制。
二审判决后可以复议
法律主观:二审的判决是终审的判决,不能再提起上诉。如果认为生效判决确有错误,可以依法向上级法院申诉或者申请再审。《 民事诉讼法 》 第一百七十五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
法律主观:如果当事人对法院的执行存在异议的,可以向上一级法院进行复议。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
或者再审后仍然不服裁定,可以向更高级别的法院提起上诉;申请抗诉:如果上诉被驳回,可以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请抗诉;申请行政复议:如果认为法院的行政行为有误,可以向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
我国目前采取的两审终审制,二审时终审判决,如确有证据证明二审判决确有错误,可以向法院申请再审。
案件复议和重审有什么区别
1、法律主观:重审和再审的区别为:重审是针对重大失误的案件判决,判决结束但未执行,是属于未生效的判决。一般由上级人民法院发回重审。而再审是法院判决结束并执行,属于已生效的判决。
2、法律分析:定义不同:行政复议是对不服的裁定等请求做出裁定的司法机关再次进行审查并决定,运用的机关没有限制。
3、法律分析:复议是指在审理申诉案件时,根据申诉人的申诉,只就案卷材料包括原案卷材料、下级党委、纪委报送的复议复查案卷材料及申诉人的申诉材料进行阅卷审查,从而得出结论性意见的工作方式。
4、法律分析:案件重审是为纠正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错误判决、裁定,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对案件重新进行的审理。
复议和再审的区别
1、法律主观:重审和再审的区别为:重审是针对重大失误的案件判决,判决结束但未执行,是属于未生效的判决。一般由上级人民法院发回重审。而再审是法院判决结束并执行,属于已生效的判决。
2、法律分析:重审与再审在概念和程序上都有差别,如下:重审:指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认为原审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者由于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理。
3、再审申请是对一审判决不服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再审申请。申诉是对两审终审的判决不服向高院提出申诉。行政复议是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向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4、法律分析:操作程序的规范性方面存在不同。行政复议已经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加以严格、明确的规定,形成了法定的程序。但行政申诉程序目前还没有明确、统一的规范性文件来调整。
5、复议,指司法机关根据有关机关和当事人提出的申请或要求,对已作出的决定重新予以考虑,或重新审查处理。
6、法律主观:执行异议和执行异议之诉的区别如下: 管辖不同:执行异议直接向执行法院提出;执行异议之诉由执行法院的民事庭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