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二审撤诉的法律后果
- 2、撤诉对原告有什么不利影响
- 3、民事诉讼二审撤回起诉
- 4、撤诉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二审撤诉的法律后果
1、法律主观:撤诉法律后果是:人民法院裁定允许撤诉的,终结诉讼程序。诉讼时效重新开始计算,原告在诉讼时效期间内再次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原告或上诉人负担诉讼费用。
2、法律主观:撤销原判是由于出现一种情况而依法取消原审法院的判决,其后果可能是案件的判决结果发生变动,具体需要根据案件情节来看。
3、法律客观:民事诉讼二审中撤诉的法律后果是什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三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判决宣告前,上诉人申请撤回上诉的,是否准许,由第二审人民法院裁定。
4、发回重审后,原告可以放心撤诉。因为二审法院发回重审,就是案件又回到了起诉时的原点了,只要法院没有宣判,原告就可以撤诉。发回重审是针对原一审判决重审,走一审程序,符合条件可以追加。
撤诉对原告有什么不利影响
有些具体行政行为还需要依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如果允许原告撤诉后再行起诉,就会使行政管理活动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影响行政效率;再则人民法院裁定准予原告撤诉,是经过司法审查后,认为原告撤诉是符合法律规定后才准许原告撤诉的。
法律主观:撤销 诉讼 后,视为未诉讼,可以再次起诉; 终止诉讼后,是诉讼结束,不能已同样的诉讼请求再次诉讼。 宣判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
起诉又撤诉有影响。影响为:法院裁定准许撤诉或按撤诉处理,会直接终结诉讼程序;诉讼时效重新开始计算,但原告在诉讼时效期间内再次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诉讼费用由原告或上诉人负担。
民事诉讼二审撤回起诉
在案件审理的过程中,原告是可以进行撤诉的,撤诉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进行申请,法院根据案件的实际进程确定是否同意此种申请。民事诉讼有一审有二审,很多人对其中的知识并不了解。
法律主观:二审能撤回起诉。根据法律规定,在第二审程序中,原审原告申请撤回起诉,经其他当事人同意,且不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他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可以准许。
法律主观:撤回起诉只能在一审裁判作出前提出,因此二审撤回上诉即视为没有上诉,此时一审裁判的上诉期未满,则一审裁判在上诉期满后生效;一审裁判已经过了上诉期的,则一审裁判自二审裁定准许撤回上诉之日生效。
法律分析:在起诉程序中如果发现原告主体不适格,则其处理一般是法院不进行受理,而在立案受理后发现原告主体不适格的,告知原告后,原告可以撤回起诉,若原告拒不撤回起诉的,人民法院依法作出民事裁定书,裁定驳回原告的起诉。
在中国大陆的民事诉讼程序中,一般情况下,二审期间可以撤回上诉。
撤诉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1、法律主观:如果是民事案件,原告撤诉就意味着诉讼中止,被告一般就会没事了。如果是刑事案件,受害人一般不能自行撤诉。撤诉,是指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之后,进行宣告判决之前,原告要求撤回其起诉的行为。
2、准予撤诉的裁定和视为撤诉一经成立,即产生以下法律后果:终结第一审或二审行政诉讼审理程序。人民法院裁定准予原告撤诉后,即表明人民法院不再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行政诉讼的第一审或二审程序即因此而告结束。
3、法律分析:1终结诉讼程序。这是撤诉的最直接的法律后果;2诉讼费用由撤诉的当事人负担。当事人撤诉的,由撤诉的当事人负担诉讼费用,但减半收取;3诉讼时效重新开始计算。
4、(六)除因证据不足而撤诉的以外,自诉人撤诉后,就同一事实又告诉的。上述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之所以会有如此不同的规定(民诉中一般受理,刑诉中一般不受理),其根本在于民诉中当事人有相当大的诉权处分权。行政诉讼中。
5、申请撤诉,即原告在法院立案受理后,进行宣判前,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向人民法院提出撤回其起诉的要求。